楼令并不知道那个“温”地在哪,具体情况又是怎么样,以郤至表现出来的那种强烈期待感,料想“温”地应该是一个富足且人口众多的地方吧。
他们从“蒲”地出发,走了接近二十天才抵达都城“绛”的郊外。
在能够看到都城的城墙之前,着眼之处先入眼的是密密麻麻的军帐,到处都有设立营区。
“这是多少部队啊?”楼令发出感慨。
有道是,人一满万无边无际。
晋国的都城“绛”并不大。
依照周公旦定下的礼仪制度:天子之城方九里;公爵之城方七里;侯爵、伯爵之城方五里;子爵之城方三里。
晋国是侯爵国,都城的城墙四边周长就是五里(一里300米),比之以后各王朝的很多县城占地面积都远远不如。
在进驻军营的路上,楼令稍微辨识了一下下,发现以范氏前来集结的部队数量最多。
“中军佐(士会)提议先攻打赤狄,彻底解决来自东部的威胁,再回头报复秦国去年的不宣而战。”郤武告知楼令这个消息。
楼令在没有魂穿前根本没有听说过“赤狄”这个民族,无法想象赤狄怎么能够给晋国造成实际威胁。
然而,赤狄并不是一个民族,有“赤狄”这个名字是诸夏列国对他们的称呼。
赤狄是春秋早期一个实力非常强大的势力,灭掉的诸夏列国不知凡几。
曾经的卫国很强大,一度差点成为中原霸主,问题是卫国在强盛期间遭到赤狄的入侵,卫国被打得丢盔弃甲的同时,舍弃都城“朝歌”迁徙到大河南岸的“帝丘”设立新都。
在长久时间里,卫国一直未能反攻夺回大河北岸的土地,别说将“朝歌”这座旧都夺回去了。
以前的话,楼令还会奇怪明明是范氏之主,怎么会称呼士会。
现在嘛?楼令已经搞清楚“氏”的规则,并且知道范氏之所以会以“士”当前缀,原因是他们的祖先杜隰叔来到晋国出仕,后来成为晋国的“士师(大法官)”,此后开始发迹,后来获得“范”这一块封地,子孙后代为了纪念杜隰叔却是使用“士”为家族的前缀。
楼令去见了郤至,等着安排接受国君的召见。
“范氏在谋求中军将职位。他们这一次出兵最多,几乎对中军将这个职位势在必得。你要是在这一战表现出色,或许能获得范氏的友谊。”郤至原因不明地讲了这么一句话。
朋友不一定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则是一定的事情。
楼令怀疑郤至是在试探自己,严肃地说道:“令受世子恩惠许多,怎么会朝晋暮楚呢。”
啊?
不是朝秦暮楚吗?怎么会说成朝晋暮楚。
然而,一开始真的就是朝晋暮楚,那个朝秦暮楚是后来才改的。
关于“朝晋暮楚”这个成语的由来,主角其实是郑国,他们被晋国和楚国夹在中间,晋国和楚国又在打长期争霸战争,郑国肯定就变成了夹气包。
实在没有办法之下,郑国只能是晋国与楚国哪一边强大就投靠谁,到后来演变成晋军或楚军谁最先威胁到“新郑”的安全就立马投降。
一再左摇右摆当墙头草的结果就是让郑国有了一个“老牌投降国”的称号,从而出现了“朝晋暮楚”这个成语。
至于“朝晋暮楚”后面怎么会变成“朝秦暮楚”的呢?其实就是晋国遭到分裂给弄没了,秦国却是开始强盛起来,历史的进程进入到秦国与楚国争霸的阶段,好些列国在秦国与楚国之间来回骑墙,进而成语出现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