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最后一场雪纷纷扬扬地洒落下来,整个世界都被披上了一层洁白无瑕的盛装。雪花挂满枝头,形成了美不胜收的雪树银花。
在这如梦如幻的美景之下,却是一幅前所未有的阖家团圆画面。
几年前的今天,大秦面临着严峻的局势,全国上下全民皆兵,每个人都时刻准备着奔赴战场拼死一搏。
那时,年轻力壮的男人们告别了妻儿老小,投身于战火纷飞之中。
留下的妻子们肩负起家庭的重担,与年迈的父母一起在田间辛勤耕耘,艰难地维持着沉重的税收负担。
孩子们则瑟缩在屋内,生怕一觉醒就再也醒不过来。
然而,今年那些早已自暴自弃的老兵,终于迎来了命运的转机。
他们住进了坚固的房屋,能够抵御寒风的侵袭;而且榻上每晚都会散发出温暖的热气,据说这是由十九公子所研究出的煤炭发热技术所致。
这些曾经饱经沧桑的战士们纷纷从各自家中接来了亲人,有人带来了年幼可爱的孩子,让他们感受久违的父爱;有的人邀请了昔日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共同分享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还有的人将年事已高的老父或者老母接到身边,尽一份迟到多年的孝道。
白天的时候,大家可以围坐在一起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虽然忙碌却也充实快乐。再也不用担心突如其来的战争夺走生命,每天都能与家人相依相伴,享受天伦之乐。
“这样的日子,以前只有在梦中才敢想象啊!”人群中传来一声感慨。
说话之人名叫杆子,由于年龄渐长,他不得不离开了军队。
不过,幸运女神似乎眷顾着他,在离开之前,他挣得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军功。
只可惜,那份本该属于他的荣耀和奖赏......至今仍未能兑现。
不过杆子思量着,要是能每年冬天都过上这种日子的话……,好像……,也行!
不要军功也成,反正拼了命的建功立业也只是想过上好日子。
晚上,杆子爬上榻入睡。
这三四千名士兵分别来自大秦辽阔疆土中的各个郡县以及不同的队伍。
经过将近一个多月时间的酝酿与传播,加之有用心之人的刻意推动,相关消息犹如燎原之火般迅速蔓延开来。
而这一切,恰恰正是嬴晏精心策划并期望达成的目标。
“你看,学院的弟子们这不就有着落了。要说开智的理想对象,还有谁能比这些身具赫赫战功之人士的后代更为合适?”
嬴晏一边说着话,一边有条不紊地处理着手头那堆积如山的一系列重要文件。
其中包括盐和瓷器的销售策略规划、葑工厂的建设蓝图绘制、学院的选址与布局设计等等等等。
站在一旁的蔺俞附和道:“确实没有比他们更恰当的选择了。”紧接着他微微一顿,继续说道:“不过今日我前来找你并非仅仅因为此事。”
听到这话,一直埋头于工作之中的嬴晏总算从那小山似的文件堆里抬起了头,略带疑惑地问道:“哦?莫不是那些负责编撰书籍的人又故意给你出难题了?”
府上日复一日地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蔺俞便决定主动请缨承担起编书这份工作。
蔺俞不禁噎了一下,瞪大双眼反驳道:“我怎么可能会是那种一受点委屈就迫不及待跑来告状的人?!”
然而,当他对上嬴晏那张无比无辜的脸庞时,心中刚刚燃起的那点火气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时间竟不知该往何处发泄。
无奈之下,他只能闷闷不乐地嘟囔道:“是老周。”
嬴晏追问:“老师?老师能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难不成是看书看得太入迷,结果不小心把脖子给扭到落枕了?”说着,他自已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面对嬴晏这般不着边际的猜测,蔺俞简直无语至极,沉默片刻后,他缓缓开口,悠悠地反问道:“小鱼,你该不会是忙得昏天黑地,连脑子都糊涂了吧?”
这时,嬴晏似乎终于反应过来,恍然大悟,然后解释道:“你难道不知道吗?老师他老人家有个孙女,就在前些日子,还有人特意将我的那位小师侄给带到府上来了。”
原来,周廉实际上并非膝下无子,只是当年因战乱频繁,致使他们父子二人不幸失散。如今,这位名叫周瑾的孩子,正是周廉的亲孙女。
在前世,她还是嬴晏的皇后。
再来一世嬴晏倒是有心提前把人寻回来,但怎么回忆都想不起来周瑾是从何处找到的——老师和皇后从没有在他面前提起过。
那就只能一切随缘了。
蔺俞瞪大眼睛:“老周的儿子找到了?”
据他所知,周廉只有一个早就失踪生死未卜的儿子。
嬴晏回忆了一下:“师侄今年两岁,是一侍从带她来的,那师兄估计已经……”
魂归故里了。
蔺俞有些感慨:“那……,节哀?”
“公子,程管事求见。”门外侍从敲了敲门,低声道。
程管事?负责管理那些老兵的,就姓程。
嬴晏也顾不上和蔺俞聊天了,直接起身去开门。“发生了什么事?”
程管事就恭敬的站在门外,恭声道:“公子,那边有大量的中毒现象。”
一开始只是一些年纪大的或者身体差的面色青紫的死去。别人只当他们是正常死亡。毕竟年龄和身体摆在那边。
可这现象越来越多,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以及恐慌。
有人投毒!!!
谁会对他们这群半死不活的人投毒!!
到最后实在没办法了车才忐忑的告知了程管事,程管事大骂了他一顿就匆匆来才来通知公子了。
嬴晏脸色一变。顺风顺水久了,咋一下竟然忽略了这世上总会有一些个不长眼的东西!
有胆子做,那最好祈祷千万别让他揪出来!
“带本公子过去。”
蔺俞取下大氅:“唉——,等等,我也去。公子,您慢点走。”
还不忘吩咐:“叫上两个医家弟子。”